首页 > 科技 > 互联网 > 正文

马明哲:平安要成为金融界的天猫 从捕鱼卖到找鱼买

文章来源: 作者: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3-12-25 16:11:08

“希望大家先准备好智能手机,等候通知,让我们一起期待‘见证奇迹的时刻’。”

又是一封流传到外部的“内部邮件”,作者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。

所谓奇迹,指2014年1月才会上线的一款电子钱包,据称它既可以作为社交工具,也有理财功能,能把支付、转账、汇款等结合在一起。它由平安旗下平安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平安付”)研发,目前尚在内测。

移动支付领域更热闹了,马云的支付宝钱包已向马化腾的微信支付正式宣战,2013年7月李彦宏的百付宝也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资质,并在10月底推出首款理财产品。抢占面向客户的最后一公里,完成互联网金融闭环,将是2014年的大戏。

平安是新加入的大玩家,在这个江湖上,朋友与对手总是快速切换。2013年11月6日,马明哲与马云、马化腾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,为他们共同投资的众安保险造势。现场唇枪舌剑,火药味弥漫。穿嫩黄套头衫的马云,穿抓绒衫的马化腾与穿西装的马明哲乍看如同来自三个星球,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近距离了解彼此基因的共同实验。

马明哲58岁,是三人中的老大哥,他距离互联网最远,如今正努力赶上这班车。在2013年新春讲话时,他警醒平安同仁,科技对金融业旧模式的颠覆“势不可当”。作为传统金融业,平安未来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其它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,如果抓住机遇,平安就会在银行、投资板块实现弯道超车。

身材高大的马明哲,步子也大,往往将和他并行走在一起的人甩在身后。他认为从产业角度,平安要做的是主动出击和超越,跑赢互联网公司。2011年下半年起,他先后任命了2名外籍首席创新官,任务就是帮平安“看得更远”。

过去25年来,虽然公司名为“平安”,马明哲却一直怀有强烈的危机感,翻看他历年讲话,总是出现与存亡相关的比喻,如今突破、改变也总是平安内部讨论最为热烈的关键词。生于蛇口长于深圳,平安非国有的边缘身份决定了要想在金融领域获得一席之地,必须不断和自己较劲。

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,马明哲就有一个综合金融梦。2003年,平安集团与中信、光大成为中国仅有的三家拥有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。2004年到2009年,通过对银行业的连续并购,它拓展了版图,如今保险、银行、投资三大板块已开始发挥协同效应。在其搭建的架构中,对旗下各个公司拥有高达95%以上控股权,如今总资产已超过3万亿,一个金融帝国已见雏形。

他的野心是再建一个互联网金融新帝国,并对原有业务进行互联网改造,最终使平安没有新旧业务之分。这从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顾敏的措辞中可见端倪。顾敏没有用传统和创新来划分业务,而认为更严谨的描述是“相对现成模式的业务和正在尝试其它模式的业务”。

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(以下简称“陆金所”)、平安付、平安金融科技(以下简称“平安金科”)等新公司并没有放在原有体系内,要抵达互联网的汪洋,传统产业必须经过狭窄河道,这里大船掉头引发的事故每天都在发生,最具勇气的变革是先将自己肢解成一条条小舢板,等穿过入海口后再组建成舰队,这也是正发生在海尔等公司身上的故事。

马明哲曾提出平安应该成为金融界的天猫——不再是只售卖自己的产品,而是成为开放平台,从“捕鱼卖”变成“找鱼卖”。一个注脚是,过去平安一直将汇丰、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,今天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也进入了它的研究列表。马明哲如此比较亚马逊与巴诺书店,为何同样是卖书,几年间线下的巴诺书店的市值从40亿美金跌落到8亿美金,而线上的亚马逊却从240亿美金增长到1600亿美金?原因是这200倍差异不仅在于线上线下,互联网还是传统,而是商业模式。“巴诺是养牛喝牛奶,卖自己的书,为自己的客户服务,而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却是做牛奶市场,为所有愿意在这个市场里面做经营的与销售的人提供服务”。

本刊历时三个月,遍访平安集团及其创新业务板块高层,为您揭示这家金融巨头从“捕鱼卖”到“找鱼卖”的转变中怎样处理基因冲突、怎样激活沉睡的数据,以及怎样搭建平台。

     第一章:基因对撞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0375888.cn/keji/hlw/2013-12-25/3374.html